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沭阳历史文化 >> 沭阳历史文化论文 >> 内容

百年教育世庄

时间:2021/4/21 11:21:25 点击:

  核心提示:公元1913年秋,孙圩庄人孙文元积极响应民国政府提出的“废除私塾,兴办洋学”的新文化思想,自筹资金创办了沭阳西区“新河第一小学”,这也是新河乡历史上第一所小学校。自孙文元在孙圩庄播下第一颗教育的种子后,至今共计六代,从教81名教师,其中夫妻教师共20对。百余户人家,竟走出如此多的教师,实属罕见!...



 

公元1913年秋,孙圩庄人孙文元积极响应民国政府提出的“废除私塾,兴办洋学”的新文化思想,自筹资金创办了沭阳西区“新河第一小学”,这也是新河乡历史上第一所小学校。自孙文元在孙圩庄播下第一颗教育的种子后,至今共计六代,从教81名教师,其中夫妻教师共20对。百余户人家,竟走出如此多的教师,实属罕见!

 

一、“教育世庄”文化现象受一河之隔的胡氏文化的影响

 

农民世代以土地为生,一旦原始积累可观、能搭上文化这趟车,下一步就会在经济上翻身,孙圩庄人先在医学上有领先,后在教育上有阵地,其“教育世庄”文化现象受一河之隔的山荡的胡氏文化几次冲击波振荡,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影响。胡氏几代文化影响,在庄稼人的心中,形成了朴素的历史共识:

1、只有读书才能翻身,才能走向外界,走向城里去。只要许可,必教子孙读书学习。

2、人要有志,穷则思变,再穷也要识字。识字就是改变自己的开始,知书识礼、诚信守法是世代人都必须有的传统美德。

3、庄上人在庭院或门楣上常写上:桃李满天下、学而时习之、诲而不倦、学高为师、为人师表,尊师重教、利在千秋等这些警句为荣,这也是一种文化氛围的熏陶,明朝时老沙河东侧,胡琏文化影响深远,胡琏凭读书,一家出现三进士二举人,被誉为”长淮名门第一”的称号,影响了周边几代人。

到了清朝,山荡村胡简敬文化影响更大,胡简敬凭读书,一家出现三举人一进士,胡简敬20岁中举,24岁中进士,钦选为庶吉士,不久升国子监司业,主管教育。后又调任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康熙十年冬其父病故。胡简敬回乡奔丧期间,即用了10个月修好首部《沭阳县志》。

到了十九世纪初,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气候下,龙埝的胡仿兰反封建事迹影响也很大。胡仿兰(1880--1908)龙埝村人,小学毕业于南京,追求妇女解放,回沭后参加了吴铁秋先生创办的“沭阳天足会”。1907年与龙庙地主徐沛恩结婚,因于对婆家反封建,次年3月绝命自杀,时年28岁,遗书要求分资办学,在吴铁秋等社会名流资助下,1910年办起“私立胡仿兰小学校”,1921至1939期间办学,后又改“县立仿兰小学校”,省议会赠匾:“女宗振靡”。

此时,求学、读书、写字、教书育人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追求,孙圩庄孙文元(1866—1951)创办了沭阳西区的“新河第一小学”,后孙禹昌(1903—1977)(18岁,南京二中毕业)接办华严寺小学,以后长期从教,从而开启了孙圩庄六代人的百年从教历史。

 

二、新河镇“教育世庄”的竖碑经过  

 

1989年春节期间,庄上有部分人发起搞了一个“三提倡活动”团拜会,即提倡庄邻之间敬老爱幼,提倡妯娌之间勤俭持家,提倡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实践证明,这样还是很有效果的,提倡比不提倡好,讲文明比不讲文明好,树新风比不树新风好。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封建落后和愚昧无知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要坚持用新思想、新庄风去充实大家的生活,灌输优秀的传统思想,渐渐形成大家都盼望的那种团结亲密、纯朴互助的好庄风,好传统!   

孙圩庄有两大特点,一是庄子大、不同姓氏多(孙、王、堵、张、胡、李等),二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多,这个特点提醒了大家要树立两块碑作为永恒的激励和鞭策。人多姓氏多,不团结,不文明的事常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家庭内部讲团结,而且还要在全庄上讲团结,一个姓氏内部团结了,还要各个姓氏都团结起来,互敬互爱,互助互利,大家一条心,讲友情,讲风格,发展生产,建设美好生活。一个健康文明新庄风确立起来,对每一个村民来说是一种幸福!    竖立起“孙圩庄”庄碑,就是一个起点,一个标志,一个号召,大家共同努力,爱护我们庄的声誉,讲文明,讲礼貌,反对吵架、骂仗、反对赌钱、建设好世世代代哺育我们的这块土地,奔向幸福的明天!也是这块碑的灵魂之所在,即团结、互助和向上。  

另外,庄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20多位、且前后经历四代之久,人民教师必须有教书育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社会上应处处都起模范和表率作用!教育也是立国之本,文明幸福之源,谁若忽视教育,谁就必定要输掉未来!庄上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愿望,既要确立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又要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竖立一块“教育世庄”之碑,表明全村四代人从教者的信心、力量和责任。  

1989年8月,筹备工作基本就绪,由于这件工作纯属自觉,因此大家都肯尽心尽力,加上乡政府、村委会、新河中学、新河小学的大力支持,终于使得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1989教师节前,在竖碑仪式上,新河乡党委、乡政府,党委书记夏庆安、党委副书记卢伯华,新河中学校长万秀平,新河中心小学校长周鹏,新河村支部书记房文科,村会计黄科兴等都赶来祝贺和表示支持。

发起人孙如春、孙如华、孙如达、孙如道等全程筹办,村民代表:王俊奎、王顶桂、堵建云、张士行、胡仰华等主动放鞭炮表示对立碑的庆贺

 

三、县、乡领导与“教育世庄”教师共庆第八个教师节

 

1992年9月10日,秋高气爽,阳光万里,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衷心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县教育局各股室10多人,趋车前往新河的“教育世庄”,会同新河、颜集两乡政府和所在地学校领导与庄里的教师,共庆第八个教师节。

县教育局领导成员有:教育局长叶树源,局长办公室苏振远、周国举,人事股孙如道,中教股汪彦兵,小教股陶炳高,督导室曹宗喜,新河乡政府和中小学领导有:乡长周吉金,中学校长万秀平,小学校长周鹏,颜集乡政府和中小学领导有:副书记孙庆松,中学校长胡道华,小学校长蒋怀仁。

会议程序4项:1、新小腰鼓队欢庆表演;2、县、乡领导讲话;3、“教育世庄”教师代表孙东老师发言;4、领导、教师座谈和话别。

在这喜庆的氛围里,欢歌笑语,锣鼓喧天,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孙圩庄这个“教育世庄”为社会教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教育世庄”的教师代表向社会郑重承诺,表示要爱岗敬业,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四、有关“教育世庄”的报道和影响

 

自从1989年9月“教育世庄”碑立以后,首先有魏从浩、章其祥在《淮海晚报》1997.12.30专刊上发表长篇报道:《教育世庄》。此文于1997.12.2《服务导报》头版摘要报道。文章后又于1997.12.9《深圳商报》在“世象百态,社会写真”栏目,整版全文报道。随后“江苏电视台”的“走进乡村”栏目,在98年正月春节特别节目中半小时专题报道。国家级杂志《跨世纪人才》于1998年摘要报道。宿迁日报2002年9月29日星期天特刊又由记者马跃、陈马,通讯员王辉等合作发表专题报道:探访“教育世庄”。2006年1月,沭阳县招商局编印的大型画册《走进沭阳》的第三部分“沭阳史札”中,将第二次立碑(1989年9月所立之碑因建房拆毁,且于2002年9月又重立“教育世庄”碑)置图,列为沭阳名胜,并作简介。

2018年9月9日上午9时,为庆祝第34个教师节,新河镇党委政府、新河镇乡贤参事会在新槐村孙圩组举行“教育世庄”庄碑揭幕仪式。参加活动的有县乡贤协会常务副会长沈士举,县乡贤协会秘书长李德明、县教育局副局长葛恒军、镇乡贤参事会会长胡方林、镇党委书记葛恒平、镇人大主席范晓东、副镇长杨江伟、教育局原局长叶树源、新河镇原党委书记夏庆安、新河中学校长李军、新河小学校长孙利、沭阳县虞姬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胡宏伟、各村乡贤参事会会长、我县著名作家张勇卫东、杨鹤高、江苏昊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波、孙氏宗亲联谊会特邀嘉宾、教育世庄全体教师及部分群众等参加了“教育世庄”庄碑揭幕仪式。

镇党委书记葛恒平发言中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镇的教育事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得益于教育局历届领导的关心,得益于县乡贤协会的关心指导,得益于镇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新河镇中小学在全县小毕考、中考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希望广大教师们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任劳任怨、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把我镇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孙圩庄的教育事业,如同沙河水一样长流常新,默默地散发出馨香!“教育世庄”的名字刻入庄头的石上,铭在世人的心中,凝成花气袭人的新蕊,打造美丽花乡的一道浓彩重墨的靓丽风景。

 

五、“孙圩庄”碑文“教育世庄”碑文

“孙圩庄”碑文:    清季嘉庆,中原洪荒,孙氏太公太母,率室迁此垦荒,茅舍炊烟,家东凿井种园菜根香,虽不果腹,得免辗转,遂号东园庄,百有余年,人丁渐旺,友姓庄邻地连墒,辛亥革命义举,武昌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残贼公行,百姓遭殃,赤县桃园在何方?为了自卫,筑圩御强梁,众议为一,更名孙圩庄.孙圩庄饱经沧桑,乙丑年红旗飘扬,从此后,庄人建设祖国,美化家乡,肥田沃土,贡献多少爱国粮,淮海平原,一颗明珠闪光,看南临沂沭,北傍京衢,东濒沙河,西接膏粱。冬去春来,鸟语花香,夏绿成荫,秋熟千仓,安居乐业。饮水思源、今非昔比,孙圩庄刻石永志,后辈须臾勿忘!

张勇卫东

公元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一日

“教育世庄”碑文  (首次立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大计,教育为本,庄有孙姓,是理恪守,四代执教,挥袂生风,曾祖一辈,名讳文生,私塾伊始,追踪孔圣,族曾文元,新小开宗,比及祖辈,更兼四公,大昌禹旦,持盈守成,才为佃昌,树大根深,三代四代,从教如云,二十一人,当代园丁,承前启后,时雨春风,披肝沥胆,从织笔耕,胸怀祖国,眼观锦程,新苗茁壮,堪慰平生,立碑铭志,抱诚守真,为人师表,子子孙孙。              

 撰文同人:张勇卫东  兰坡拙书    

                              公元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一日

 

“教育世庄”新碑碑文   (第三次立碑):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千年大计 教育为本 庄有孙姓 是理恪守    六代执教 挥袂生风 曾祖一辈 名讳文生 私塾伊始 追踪孔圣    族曾文元 新小开宗 比及祖辈 更兼六公 禹昌大昌 持盈守成   才为佃昌 树大根深 三至六代 从教如云 七八十人 辛勤园丁   承前启后 时雨春风 披肝沥胆 心织笔耕 其它姓氏 又添新秀    嘉苗茁壮 堪慰平生 立碑铭志 抱诚守真 为人师表 子子孙孙

撰文同人:张勇卫东 

新河镇乡贤参事会  新河初级中学  

新河中心小学  新河镇新槐村居委会      同立

公元二O一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良传统,促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百年教育世庄一直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有爱、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观念,这非常符合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也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同时,“教育世庄”也是孙圩六代从教人用了百佘年时间塑造起来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张名片上写着:尊师重教、明礼诚信、乡风文明、敬老尊贤等,如此优良的村风、家风,每一位村民都有义务、有必要将之传承下去,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孙如道 来源:沭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虞姬网(www.yujiwang.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1988088@qq.com |站长QQ:491988088 |法律顾问:徐伟 | 公安备案号:32132202000292 | 苏ICP备16068320号-2
  • Powered by laoy! V4.0.6
  •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