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代立项方案)
I、课题研究背景
1.1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实跟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必须根植于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优势,弘扬和发掘一个民族的自身优秀文化传统,是构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优势的最基本工作,也是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
1.2文化旅游成为人们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日益兴盛,而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更是备受关注。文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魂、是文化旅行地的金字招牌、更是旅游产业的财富源泉。因此,要挖掘文化旅游特色、创新文化旅游模式,通过创新的手段进行旅游文化内涵的拓展,以此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旅游资源价值,充分展现文化因素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灵魂作用,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和活力,
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可以增加其经济收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更可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凝聚力。
各都在强调要高质量的旅游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韵;大多数的旅游经营者也不失时机的绑定文化旅游这个切机,高举特色文化与大自然的和谐之旅,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3文化项目成为地方不可多得的经济发力点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借先人之基石,从中收获创新灵感;可以提升竞争力、创造生产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旅游业、文化、休闲产业将成为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家支柱型产业,在GDP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地方政府建设文化城市、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因此,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作为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知识密集型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在新时期对协助地方政府完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1.4“虞姬故里,花乡沭阳”名片上的实体缺位(软体虚弱,实体缺位)
在中国历史上,虞姬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和文化地位,她是中国中国第一位以美人著称的王后,第一位随军征战的王后,历史上最纯洁最纯情的王后,历史被颂诗作最多的美人,第一位有词牌名的美人,唯一位以自己姓名命名花草的女性。
虞姬在历史上拥许多第一和唯一,作为她的出生地,我们虽然在政府宣传和政府名片上都印有“虞姬故里,花香沭阳”文化口号,但,在我们无论在软实力的文化上和硬实力的建设上都严重缺失。我们全县对虞姬的宣传只限于民间的几个传说,就连颜集的当地人对虞姬身世和历史贡献亦知之甚少。走遍颜集虞姬故里,也很少看到虞姬的文化遗迹的存在,甚至至今连个“家”的都没有。
II、虞姬的文化影响及社会价值的研究现状
2.1虞姬生世缺乏完权威文献记载;
虞姬的生世最早记载于《史记》,但只是“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一笔带过,因其记载不多,从而导致后世对虞姬的身世很难找到完整的历史依据,而后世的描述出现许多猜测,人们对虞姬的人生经历甚至于虞姬的真实都产生了迷惑,也没一部权威的文献对虞姬的身世作完整详细的具有绝对影响力的阐述。
2.2对虞姬形象认知的碎片化和混乱化,缺少主线和统一描述;
由于人们对虞姬的了解找不到一部最权威最具说服力的文献,所以对虞姬的形象往往由许多传说和众多历史碎片组成,民间传说众多,历史描述多样,导致虞姬的形象也模糊不清,对虞姬的评价亦随各种传说和故事而褒贬不一,为虞姬形象价值传播来了能量分散,甚至是负面影响和文化冲突。
2.3对虞姬品牌形象资源的争夺和对虞姬历史研究的忽视;
随着文化旅游大势和热潮的兴起,各地打造历史文化题材IP蔚然成风,对历史文化人物、遗址、传说等文化题材资源的争夺亦纷纷而起。作为一代具有形貌绝美、忠情一生、仁爱厚德、忠烈爱国的一代王后虞姬,亦受到多地政府的看重和厚爱。
从江苏宿迁、新沂、苏州、吴县、徐州、浙江绍兴,安徽临壁、定元、和县、剿湖,河南虞城等等,林林总总,数十个地方都纷打起虞姬文化的主题来建设自己的文化旅游IP。但各在争取虞姬文化资源的时,只是根据当地一些传说或一斑窥豹历史点滴而展开,却很少有地方政府主动担起发掘、梳理和统一虞姬身世和社会价值的重任。致导虞姬的历史身世和价值定位,仍然处于模糊不清的迷惑之中和支离破碎的散乱之中。
2.4虞姬文化影响力在沭阳社会上的逐渐淡化和衰落。
随着虞姬庙拆除时间已经久远,亦由于过去我们沭阳对虞姬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的不够,虞姬这个名子在新一代沭阳心中也慢慢淡化模糊,对虞姬的传说的历史遗迹也仅停留几片很不起眼、也不被人们重视的的石头了。甚至走遍颜集的大小村庄,也不少有人能讲出虞姬的故事和传说了。在当地学校的走访中,甚至闹出虞姬是英国人的大笑话。可见一代文武双全、忠孝节义、曾被130首诗文盛赞过的大美王后,已经渐渐被沭阳当地群众淡忘了,更谈不上从虞姬身上去获仁德忠义、爱民爱国的正能量了。
III、研究的意义
3.1 系统还原虞姬的历史形象,让虞姬形象更真实和丰满,让虞姬这一文化形象重回人们的视野和文化生活;
3.2真实评价虞姬对中国历史化的影响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3探询利用虞姬形象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法;
3.4为地方推进虞姬文化旅游提供历史依据、理论框架和方法方式的借鉴;
3.5让虞姬品牌的利用和开发更加科学,赋予虞姬品牌更多的文化能量和客户价值;
3.6研究虞姬形象的文化影响及价值的方法。
IV、研究途径和方法:
4.1文献法:
通过文献,梳理虞姬的真实历史轨迹和生活面貌,
考证历史上各阶段对虞姬的客观评价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4.2调研法:
赴各虞姬的相关遗迹地,了解虞姬的生活轨迹和人生历程;调研借鉴各地方对虞姬文化建设、传播的方式方法及其效果估。
4.3访谈法:
通过访谈专家学者、虞姬相关遗址的当地民众及普通社会群众,了解人们对虞姬相关传说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了解人们对虞姬评价的认同点和抵触点。
4.4问卷法: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虞姬形象的知晓度、认知度、认同点及认同度。
Ⅴ.研究规划
5.1第一阶段:
5.2第二阶段:
实地调研,调研虞姬相关遗迹、遗址地,收集民间关于虞姬的丰关传说、故事和评价;
5.3第三阶段:
问卷调研,通过网络,调查人们对虞姬的知晓度及相关评价,以及获得虞姬相关故事的途径和方法;
5.4第四阶段:
开展专家论坛,讨论虞姬的人生历程、历史贡献及社会价值,讨论虞姬文化建设和传播的最佳方式方法;
5.5第五阶段:
总结虞姬文化的社会价值,确定虞姬文化的传播重点,针对当今时代,设计虞姬文化的传播途径、方式和方法;
5.6第六阶段:
课题成果的推广、验证和再提升。
Ⅵ. 关于虞姬的真实性(代文献综述)
楚汉之时(公元前240年——前170年)
陆贾《楚汉春秋》
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前170年),初汉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辞赋家。
历刘邦、吕后、文帝三世,是汉初名臣。有先为楚人,有才学,有“辩士”之称。
《汉书 司马迁传》“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西汉 宣帝(公元前91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歌数阕,美人和之。
东汉 明帝(公元58年)
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写《项籍传》
有美人姓虞氏,常幸从;
歌数阕,美人和之,
东汉 献帝(公元198年)
东汉史学家、政论家荀悦遵循汉献帝这命将《汉书》改编成《汉纪》。
……有美人曰“”虞姬“
从此虞姬有了全名。
《隋书》
“有项籍虞姬,即其故事”
《括地志》有“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
唐朝
著名学者张守节研究《史记》勘考版本,采集史料,补辑其阙,就汉初史学家、文学家陆贾《楚汉春秋》所记垓下之战之史实,对史记所删除的虞姬和歌,做出了抢救性的补订。
有美人曰虞姬,……
歌数阕,美人和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含仰视。
南唐冯特征《虞姬怨》
宋代王安石专题《虞美人》
元代林弼《虞姬怨》
明代郑真《摇摇花》
吴震元《奇女子传》其中卷一《虞姬》
杂剧《美人虞》
清代 沈迁桂小说《虞美人传》
现代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史料——《申报》小说史料编年》记载,1785年5月14日,申报刊载鸳湖映雪生《虞美人传》。
Ⅶ. 理论假设:虞姬的形象的社会价值
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美艳绝伦,品貌俱佳的绝世美人,为社会树正确的审美标准,为人们提供了美好审美体验。
以贞为天,一污不染,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
以情为重,情浓一世,向浮躁不安的人们宣导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
以身殉国,忠楚拒汉,演绎了的一段“国难之时以君为天,危急之时以身殉国”的爱国情怀。
“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家”——(明) 朱仲娴;“仓皇伏剑答危主,不为野雉随仇虏。”——(元)杨维桢
Ⅷ. 理论假设:
虞姬形象的传播途径及方式拍摄以虞姬人生历程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至今尚没有);
修复、修建遗址,再造虞姬当年的生活、随军场景及文化地标,打造虞姬文化的旅游盛地、热地;
成立虞姬文纪念馆,收集相关诗句、文章、字画、古物、影相资料,吸引或安排当地群众和学生参观学习;
建设相关网站、公众号、视频号,讲述虞姬故事,统一故事主脉,传播真实系统的虞姬文化;
规范虞姬品牌的使用和推广,让产品同时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
清理对虞姬形象有损害的文章、视频、品牌、“遗址”,保护虞姬的正面形象。
Ⅸ.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 宁业高 课题统筹规划与安排、撰写相关论文
文案小组:胡宏伟 各地虞姬文化传说和文化遗迹的收集与整理
薄元硕 相关图片、视频拍摄记录
资料小组:孔繁木 相关文献内容整理,报告等撰写
崔 嵬 相关历史资料考证
郭言明 颜集当地文化传说的走访、收集、整理
胡馨予 虞姬文化遗址的考证、研究成果推广
成员简介:
宁业高 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虞姬评传》作者
孔繁木 河海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管理
崔 嵬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沭阳县虞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郭言明 原颜集吴前圩书记 沭阳县虞姬故事省级非遗传承人
薄元硕 沭阳县虞姬文化研究会理事
胡馨予 沭阳县虞姬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