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生于江苏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善弹琴奏曲、舞艺、剑术。项羽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她作为妻子,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项羽领兵出战,她给他鼓励,寄予厚望,保佑平安。项羽凯旋归来,她翩翩起舞,千般柔情,万般妩媚,向他祝贺。项羽遇到挫折,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来安慰,甚至自己穿战靴,披绣甲,骑战马,跟着项羽在上阵冲锋陷阵,作项羽坚强的后盾。项羽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项羽虽然性格暴躁,但用情专一,始终爱着虞美人,刘邦率先攻入秦朝首都咸阳后,项羽很快就跟进来,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原因是他深深爱着虞美人,他们的爱情成为中国古典情史上的一段佳话。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初期,楚军连连大胜,但在第四年,即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虞美人在帐篷中胆战心惊,惴惴不安,苦苦等着项羽的归来。
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出,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靠着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一条血路逃出来,但自己的人马也丢了八成。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韩信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项羽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虞姬面对多年伴随项羽驰骋战场的骏马,感慨良多,心潮难平,泣不成声。此刻,项羽兵孤粮尽,一败涂地,他什么也不留恋,只惦记着美人虞姬。两人饮酒帐中,项羽不由悲伤地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苍凉悲壮,情思缱绻,难舍难分,叱咤风云的大英雄,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虞姬怆然,拔剑起舞,以《和垓下歌》应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一曲绝命悲歌、爱情悲歌。虞姬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唱完《和垓下歌》,拔剑自刎,一代美人,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虞姬大义凛然、忠于爱情、青春的不朽传奇,至今还被人们传颂,她感人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项羽草草掩埋了虞姬,带着六百骑兵,连夜突围而出,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对他说:“江东还是霸王的地方,汉军没有船,您赶快过江吧!渡江过去再图东山再起。”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出征,已全部战死,我也不愿苟且偷生,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将乌骓马送给乌江亭长,然后率领二十八个子弟兵,执短兵器和杀来的汉军再次拼杀,项羽怒斩汉军数百,汉军连连惨叫。最后,项羽见到自己的旧部下吕马童,说:“不是我项羽不能打,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来了,那就让老朋友得万户侯吧。”刘邦当时用重金购项羽首级,项羽慷慨自刎在乌江边,将头送给了吕马童。项羽死时31岁,虞姬22岁。
虞姬埋葬的地方,长出来的草能舞,人称“虞美人草”,《吴中先贤谱》里,苏文编绘了“虞美人草”,活灵活现,多么动听的名字! 张爱玲在读中学时写的《霸王别姬》里,却感叹:“啊,假如他成功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如果楚霸王当了皇帝,虞姬也不过是成百上千的嫔妃中的一个而已。”
成语“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姬”就是指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在多用来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京剧《霸王别姬》,虞姬唱《看大王在帐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又唱《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且听军情报如何。”这场战争,演绎出了旷古的悲剧。梅兰芳等艺术家演出的《霸王别姬》,虞姬拥有美貌、才艺、风情三大优势,她在舞台上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一词张扬到了美学的极致。
在宿迁市沭阳县境内,有一条蜿蜒的虞姬沟,这条沟因人得名,沟里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明朝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三十年,乡人吴九龄重建中殿、大殿。乾隆四十年重建后楼。光绪初年,由宿迁叶祥麟重修,庙宇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了家乡人民对虞姬的崇敬之情。民国期间,对虞姬庙进行了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园内虞姬墓前,有石碑刻一对联,上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下联: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横批:巾帼千秋。《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后生时五凤鸣于宅,异香闻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特地到颜集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还有一说,虞姬是江苏苏州常熟人,楚灭后,项羽自幼随叔父逃亡至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后来在苏州一带率领江东子弟起义。项羽在常熟结识虞姬,得此佳人,深得项羽宠爱。常熟别称虞城,有虞山,今是著名的虞山风景区,虞姬出生于常熟虞山脚下一个叫虞溪的村里。
虞姬墓在宿泗公路南侧,有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静穆凝重,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园内有陈列室,内进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墓侧曾建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相传虞姬性情温柔,知书达礼,深得项羽喜爱。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虞姬,突围,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五里处,后来这里的村庄就叫“虞姬村”。
在历史上,项羽是败将,刘邦是开国皇帝。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项羽因了虞姬的最后一搏,让后人觉得,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比起刘邦来,显得更真更善更美,有了人性的光彩和生活的温情。
虞姬,这个美丽青春的名字,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三号作品)




